减震
日本地震、海啸让世界惊恐,云南盈江地震牵动国人,缅甸强震接踵而至。
3月以来,震灾连连。在一片担忧和不安中,彩钢琉璃瓦钢结构住宅开始“浮出水面”,
桁架楼承板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。
钢结构住宅并不是新生事物,梯形波纹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欧美日就开始推广,铝镁锰合金屋面近几年,我国也不乏实践案例,然而,对于诺大的中国住宅市场,对于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,钢结构住宅还停留在潜行状态。
震灾让钢结构住宅价值凸显。
比较 “5.12” 汶川大地震与“3.11”日本大地震,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摆在面前——
汶川8级地震死亡11.8万人,日本9级地震加上疯狂的海啸,目前据不完全统计,死亡和失踪不到三万人。
两国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为什么相差这么悬殊?
撇开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,建筑界人士认为,住宅结构的不同也是因素之一。
数据显示,1900年以来,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高达55万,占_地震死亡人数的53%,其中房屋结构和材料问题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。
如云南盈江“3.10”地震中,死亡的25人中,近一半是被落下的空心砖砸死的。面对强震,砖混结构的脆弱和危险显而易见,而更为沉重的钢混结构的杀伤力则更大。
日本钢结构住宅普及率极高,公共建筑中学校抗震能力达到10级,普通居民住宅也能够抵御7级以上地震。实践证明,日本钢结构建筑对减缓地震造成的伤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钢结构建筑自重轻,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房屋的安全性,其优异的抗震能力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。
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时,曾有建筑专家强烈呼吁大力推广抗震性能优越的钢结构住宅,但由于观念等原因,推广应用的步伐较为缓慢。
有专家指出,从地震引发印度洋大海啸的2004年开始,地球再次进入地震活跃期。仅2010年,_就记录到28次7级以上地震。按照地震活跃期持续10年以上的规律,近年地球仍处在地震多发期。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不容忽视。
在我国现有住宅中,钢结构所占比例不足1%,公众对钢结构住宅的概念还很模糊。重新审视这些年地震带来的教训,改变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,大力推广
桁架楼承板钢结构住宅,提高防震减灾能力,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成为全社会必须共同直面的重大问题。